随着光伏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,选址、成本控制、盈利模式,已成为光伏项目开发不得不面临的“三座大山”!
选址难题如何破解?如何保障经济作物、道路、植被?非技术成本在项目开发中的占比逐渐上升,成本控制如何加强?光伏开发商面对巨大的经营压力和风险,盈利模式如何创新?
既要有效规避障碍物,开发“不可能之地”,提高既定范围内土地利用率;亦要提高土地复合利用率,创造更大经济价值;还要减少基础数量,降低难度和成本。这是新时期对光伏电站提出的更高要求。
因此,"大跨度、高净空"的柔性光伏支架成为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破局的创新解决方案。
渔塘场景中
/01
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南山镇项目中,柔性支架以20-42米实现“大跨度”(固定支架4.0米/跨)
离地高度4米实现“高净空”(固定支架2.5米)
平均用桩量(包含锚桩)仅需64根/MW(对比:固定329根/MW)
平均用地11.5亩/MW(对比:固定14-16亩/MW)
山地场景中
/02
在云南省禄劝县撒永山项目中,柔性支架以最大跨度达42米实现“大跨度”(固定支架4.7米/跨)
离地最高6米的“高净空”(固定支架2.5米)
平均用桩量仅需120根/MW(固定支架265根/MW)
平均用地16亩/MW(固定支架28亩/MW)
从东部海域、西南山地到雪域高原,深圳安泰科新一代擎天晴索网柔性支架技术以“大跨度”实现对环境“零扰动”,破解用地难题,降低项目开发期、运营期的非技术成本;通过高净空,大跨度,为创新更多盈利模式奠定基础,使得“光伏+万物”成为可能。
经济性表现上,在跨度30-40米、离地高度3-4米的同等情况下,计算支架、安装、基础费用,柔性支架造价可估算为0.4+0.2+0.3=0.9元/W,(固定支架0.7+0.2+0.4=1.3元/W),具备显著经济优势。
以柔性支架为代表的新型光伏支架技术出现,已成为光伏电站开发和建设中的重要技术革新。深圳安泰科以新一代擎天晴索网柔性支架技术,为光伏项目的顺利开发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,也在为行业的未来突破更多“不可能”。